网站首页 美容 美体 服饰 情感 娱乐 生活
当前位置:秀秀馆 > 明星 > 欧美星闻

雷姆·库哈斯介绍 有名气的建筑师

栏目: 欧美星闻 / 发布于: / 人气:9.54K

12月21日凌晨,雷姆·库哈斯和汉斯·乌尔里希·奥布李斯特从伦敦飞抵香港。一到下榻的港丽酒店,他们就在59楼要了一个看得见维多利亚港的小会议室,打开电脑工作。

雷姆·库哈斯介绍 有名气的建筑师

12月21日凌晨,雷姆·库哈斯和汉斯·乌尔里希·奥布李斯特从伦敦飞抵香港。一到下榻的港丽酒店,他们就在59楼要了一个看得见维多利亚港的小会议室,打开电脑开始工作。
在这个小会议室里,库哈斯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的专访。几片面包、一杯橙汁,就是库哈斯的早餐。当晚,库哈斯将要与英国的福斯特建筑事务所和香港本土设计师严迅奇共同出席一个关于西九龙文娱艺术区开发的海滨长廊双城对话,这三位建筑师是西九龙计划的顾问,也是竞争对手,最终的方案将在这三家之中决出。22日下午至晚上,库哈斯和汉斯在深圳举行一场长达8小时、名为“中国思想:深圳马拉松”的对话,他们会采访三位大中华地区的政策制定者、企业家、经济学家、艺术家、建筑师、媒体工作者、智库成员和社会行动者。库哈斯面前正放着这次活动的资料,显然正在为马拉松对话做准备。
2002年冬天,南方周末记者在北京采访了库哈斯,由于那时刚刚中标新CCTV大楼,库哈斯的言谈颇为谨慎,面对记者的问题始终躲闪其辞,不予正面的回答。
7年过去了,库哈斯依然是一袭黑衣、秃鹰般的外形,依然精力充沛,看不到长途飞行的疲劳,但是他的言谈举止柔和风趣了许多。在回答提问时,他不时转头面对窗外的港湾,边说边比划。库哈斯选择在这里办公别具深意,他可以俯瞰整个维多利亚港,参与竞标的西九龙文娱艺术区就在视野范围之内。
西九龙艺术区选址在西九龙最南端,由人工填海所形成的40公顷填海区土地,面向维多利亚港,是一个投资将达27亿美元的大型项目,库哈斯已经为此忙碌了将近一年,他还特地在香港设立了办公室,每个月都会飞来香港工作。
21日晚上,在西九龙海滨长廊双城对话中,有观众问库哈斯,你几年前曾经画过一个图来表现香港和珠三角的关系,把香港比作大脑,把珠三角的城市比作腿和脚。现在你还这样认为吗?面露倦意的库哈斯用近乎游戏的口吻作答:你不能把玩笑当真。结果引来一阵哄堂大笑。
雷姆·库哈斯(荷兰语:Rem Koolhaas),荷兰建筑师。早年曾做过记者和电影剧本撰稿人,1968至1972年间,库哈斯在伦敦的建筑协会学院(AASchoolofArchitecture)学习建筑,之后又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1975年,库哈斯与艾利娅·曾格荷里斯、扎哈·哈迪德一道,在伦敦创立了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后来OMA的总部迁往鹿特丹。目前,库哈斯是OMA的首席设计师,也是哈佛大学设计研究所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教授。库哈斯于2000年获得第二十二届普利兹克奖。中央电视台的新大楼便是由他所设计。
雷姆·库哈斯,1944年出生于荷兰鹿特丹,幼年在印度尼西亚度过,后移居阿姆斯特丹,早年曾从事剧本创作并当过记者,1968至1972年他转行学建筑,就读于伦敦一所颇具前卫意识的建筑学院Architecture Association School。从那时起,他对当代文化环境下的建筑现象就开始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兴趣。
1972年,Harkness研究奖学金使他得以在美国生活和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1972至1979年间,他曾在当时建筑界很知名的Ungers事务所以及Peter Eiserman的纽约城市规划、建筑研究室工作过,同时也在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执教;1975年,库哈斯与其合作者共同创建了OMA事务所,试图通过理论及实践,探讨当今文化环境下现代建筑发展的新思路。
设计生涯
在1972年所得到的奖学金使库哈斯得以在美国停留,当时他正对纽约市感到着迷,他开始分析都会文化在建筑上的冲击,进而出版了追溯曼哈顿都市沿革之著作《疯狂纽约》(Delirious New York)。
在此阶段,库哈斯想将所发展的理论在实际上加以应用,于是他回到了欧州
洲。1975年于伦敦,与Zenghelis夫妇(Elia and Zoe)和Madelon Vriesendorp共同成立了大都会建筑办公室(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 简称OMA,其宗旨不但在定义理论上建筑与当代文化背景的新型态关系,并实际加以执行。1978年起,OMA陆续接获多件位于荷兰的案子,如位于海牙的议会增建案,使他逐渐将OMA的主要业务集中于鹿特丹,在同时,库哈斯创办了Grosztstadt基金会,此基金会为一独立的部门,其目的在办理有关于OMA之文化相关活动,如展览会、出版刊物等。在1996年出版的《S,M,L,XL》收录了有关于OMA至今的作品。
个人成就
库哈斯参与的项目包括法国里尔市总体规划、美国洛杉矶环球影城总部规划等。其设计作品曾获得多种奖项,其中包括全球建筑界的最高奖——普利兹克奖。
雷姆·库哈斯的许多研究,包括建筑作品都令人不解甚至迷惑,但不能不说他是当今最富有浪漫及乌托邦色彩的建筑师,是建筑师中的艺术家。他之所以引起许多青年学生或建筑师莫名的崇拜,无疑与他旗帜鲜明地维护现代主义精神、具有无限创造激情有很大的关系。
他是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的首席设计师、哈佛大学教授。
建筑理论
当代性和现实感
看过库哈斯著作的人都会觉得他的书像他的作品一样充满了新奇、眩目的味道;而且,不断的充斥着跳跃与不知所云。如何认识库哈斯的理论呢?这里拟从库哈斯的叙述方式与理论根基两方面入手对其进行理解。
《颠狂的纽约》(Delirious New York, 1978年)是库氏在大都会建筑学领域撰写的奇幻"建筑小说",也是了解库哈斯城市理论的最重要的文献。这部集论文、方案、作品于一体而编织的美学文本,对当代大都市密集性文化现实进行超现实主义的批评。所谓超现实,就是脱离了普遍的理论论述结构。一般的理论模式都为:是什么(问题的本体论)----为什么(问题的研究方法论)----怎么办(问题的现实意义及解决方案)。从库哈斯的有关著作来看,他只注重了第一步骤的渲染和铺陈,偶尔涉及到第二点的研究方法论,而绝少提及第三点。这种似乎从记者生涯中养成的恣意文风形成了库哈斯的研究习惯。
对城市的认识
在对城市的认识的过程中,库哈斯的思考路径不是顺着建筑学的既定理论框架进行思考。而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入手,诸如网络对社会形态的影响、新时代生活方式的变革、建筑不得不进行革命的必要性、对城市发展速度的思考、资本财富在城市进程中作用的再认识、建筑师的收入与建筑作品及建设速度之间的关系----包罗万象、不一而足。(图二)几乎我们一般接触到的新事物,都库哈斯被纳入了对建筑学的反思之中。这种反思构成了库哈斯理论的基础,所指者何并不唯一,分析视角时常变化,难免有极大的眩目感和跳跃性。
建筑属于城市
从微观上讲,他要求建筑应对每种社会新问题做出回应,以保持一种先进性。从宏观来讲,他的结论就是建筑学的“末世论”,他在普利茨奖授奖仪式上发表讲话中说道:“我们仍沉浸在沙浆的死海中。如果我们不能将我们自身从“永恒”中解放出来,转而思考更急迫,更当下的新问题,建筑学不会持续到2050年。”这种末世论不是灭亡论,而是指传统建筑学理论的解体与消亡。

比如,库哈斯的普通城市(Generic City)的思想。他认为今天城市变化的真正力量在于资本流动,而非职业设计。城市是晚期资本主义文明产生的无尽重复的结构模块,设计只能以此现实为前提思考并成形。在这个意义上, 库哈斯颠覆了传统"场所"的概念。

12月21日凌晨,雷姆·库哈斯和汉斯·乌尔里希·奥布李斯特从伦敦飞抵香港。一到下榻的港丽酒店,他们就在59楼要了一个看得见维多利亚港的小会议室,打开电脑工作。

现代化
问未来要空间
库哈斯对网络生活的理解:“……在数十年,也许近百年来,我们建筑学遭遇了到了极其强大的竞争……我们在真实世界难以想象的社区正在虚拟空间中蓬勃发展。我们试图在大地上维持的区域和界限正在以无从察觉的方式合并、转型、进入一个更直接、更迷人和更灵活的领域--电子领域。”
从现今的建筑学潮流上看,在建筑界普遍对现代建筑进行了反思,全球的思想界普遍对现代性问题进行了反思以后,渐渐的温和化了。库哈斯是身处在这个潮流之外,他的方法是让现代化更加现代化。面对资本聚集成的摩天楼,文脉是多么的无力;面对新事物的时髦和方便,人性本身也在不断变化。正如高尔基的一句名言: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库哈斯没有回头寻找古典的寄托,没有从人性中寻找建筑的最终归宿;他义无反顾的投入到对时代前端的筹划之中----至少他是这样认为。他的建筑在形式上依然没有违背现代建筑的造型原则,但在功能上却策划着一场又一场的颠覆----这正是库氏自我对建筑新潮形式的解释。
建筑创作理论
库哈斯不爱谈创作理论,尤其不爱谈形式。在他看来,它的形式完全源于他的逻辑--尽管别人不这样看。
总结他的创作理论对我们理解他是有益的,可以让我们明白形式的生成。经过我们总结,可以说有以下几点:
1 对建筑概念的反思。据库哈斯的解释,其建筑创作都遵循着从新的抽象概念到形式创作的方式。这或许是库哈斯城市研究的衍生品。
a 人的活动方式--------来自社会的影响;
b 建筑创作方式的变革。
相关内容将在本文三部分论述。

2 新奇的荷兰式的形式。这一点给予他的惊人的创造力有关,又与他受过的造型训练、感受的文化传统有关。毋庸多论。

12月21日凌晨,雷姆·库哈斯和汉斯·乌尔里希·奥布李斯特从伦敦飞抵香港。一到下榻的港丽酒店,他们就在59楼要了一个看得见维多利亚港的小会议室,打开电脑工作。

3 建筑手法上,库哈斯早期受荷兰风格派的影响
,对穿插的墙面很感兴趣。而后又受超现实主义的影响,爱用体块的组合,并积极利用建筑的必然元素(常为楼梯),创造出有时髦的感染力的空间(图六)。在室内喜用超现实主义的画作对墙面进行装饰(图五)。在大体块的处理上,常用玻璃幕墙(图四),并且在竖直方向上,墙面常为倾斜一定角度或折线状的(图四)。
4 反文脉----可以看见 ,库哈斯完全沉浸在现代化的海洋中,根本没有对昨日的丝毫流恋。他的理论是前进、再前进,对新事物始终保持着不熄的热情、不衰的兴趣;他想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端。这也是正是他建筑创作的基础之一。
空间的矛盾性
库的理论之所以令人费解,有人称之为理论与建筑设计时间的“巨大断层”,还由于库哈斯的理论存在着固有的矛盾。包括:
a理论的侧重点与普遍性之间的矛盾-----缺乏普遍性的矛盾;
b理论与建筑作品之间缺乏逻辑可重复性的矛盾----缺乏必然性的矛盾。
这些矛盾是建筑学在整体统一和个人创作之间,创作思维向前的跳跃进程中的必然矛盾,谁也无法消解和避免。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任何理论家都不可能盖世英雄般的用自己的理论去统一建筑界。同时,任何一种理论也无法替代建筑师实践中的创造火花与直觉,像数学一样充满着可重复的严谨逻辑推理。在集理论家与建筑师于一身的库哈斯身上,这些表现得尤为明显。可以说,正是在库哈斯身上又一次将他们清晰的暴露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