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美容 美体 服饰 情感 娱乐 生活
当前位置:秀秀馆 > 电影 > 华语片场

《新讲堂》:冯小刚北影“有一说二” 谈植入广告

栏目: 华语片场 / 发布于: / 人气:2.83W

《非诚勿扰2》采用了数字技术拍摄,冯小刚表示效果并不好,“我和摄影师吕乐说,春节之后开拍新片,不用数字的了。张会军: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交流和座谈就到这里,再一次感谢新浪,感谢华谊,感谢冯小刚导演,谢谢各位媒体。

《新讲堂》:冯小刚北影“有一说二” 谈植入广告

冯小刚导演与电影学院院长交流创作感悟

电影学院会场座无虚席

冯导谈及植入广告话题怒斥个别媒体

本站娱乐讯 12月29日,由本站娱乐主办的“新讲堂”活动在北京电影学院再度开讲,导演冯小刚此番“有一说二”,与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就正在热映的《非诚勿扰2》和学生、媒体进行了交流。

整场新讲堂中,冯小刚透露《非诚勿扰2》与王朔再度携手合作的全过程,针对观众评价冯氏作品“接地气”、贴近老百姓,冯导称以往是边拍电影边赚钱,现在就图一个乐呵。与此同时,他也谈到植入广告问题,冯小刚认为,好莱坞电影也有植入广告,但媒体并不关注,非要针对自己。冯小刚还表示,新片有望在春节后开拍。

解释植入广告问题

有媒体针对《非诚勿扰2》映前广告和电影中植入广告过多的问题询问冯小刚,冯小刚解释,很多影院放电影前有20多分钟的广告,但很多并不是华谊的贴片广告,“华谊是严格按照8分钟的贴片广告限制操作的,但是因为我的电影比较火,看得人多,影院就自己往上加(广告),我也很恼怒,但这个权利在电影院,他们就是加30分钟我也没办法。”

对于植入广告,冯小刚说,“好莱坞也有植入广告,为什么不盯着好莱坞呢,这是一个心态问题。”随后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冯小刚大声高喊:“谢谢。”随后又继续说,“剧本写完了,里面的人总得开车啊,就算开卡车也有‘东风’,舒淇上一集演空姐,这集还得是空姐,就要有航空公司,芒果这个角色是卖保险的,也是王朔的主意,他不会管什么植入不植入,营销部门问我能不能提到保险公司的名字,我说不可以。如果所有的广告都接,我们可以赚一个亿。一部分媒体用这个问题来拼命打击我,是泄私愤。”冯小刚还称某家媒体说的是屁话,“我都知道那个记者是谁,我的《唐山大地震》,他们非说虚报票房,张宏森(电影局副局长)给他看系统的数据,他还质疑。”

想拍两个老人的故事

当被问到是否愿意拍摄《非诚勿扰3》的时候,冯小刚表示短期不会再考虑了,但是20年以后,等到舒淇和葛优真的老了,也许会考虑导演一部描写老年人的电影。

谈到自己的创作心态,冯小刚坦言,“张艺谋、陈凯歌开始当导演时,我不在这行。后来当导演就是因为喜欢、有兴趣,那时候的动机很纯粹。后来拍贺岁片,我发现这是一个可以赢房子赢地的事情,我觉得现在赚的钱一定花不完了。接下来的电影更愿意任性一点。把自己的想法放进去。赢房子赢地的任务完成了,就是图一个乐。就算现在有一纸文书,不让我拍电影了,我就不拍,打高尔夫去。”

称葛优其实很抠门

谈到剧本的创作,冯小刚表示不愿意凭空捏造一个事情,“《没完没了》就是凭空编造的,其实站不住脚。那时候就和葛优开玩笑,说他是葛朗台,抠门,要是把葛优绑架了,找贺聪要钱,葛优就得自杀了。”

冯小刚还表示,葛优和所有的喜剧演员不一样,他的表演是很写实的,葛优认为喜剧是在台词和剧本上,不能演喜剧,他是按照正常的生活逻辑在演。

《非诚勿扰2》采用了数字技术拍摄,冯小刚表示效果并不好,“我和摄影师吕乐说,春节之后开拍新片,不用数字的了。”

王玉年/文 夏祺/图 邹健/视频

《新讲堂》之冯小刚“有一说二”文字实录

壹 续集难:借壳下蛋也得有好东西

贰 接地气:再拍电影会更任性一点

叁 谈苍孙:是男人最有质量的阶段

肆 影像控:胶片比数字更有安全感

现场媒体互动环节——

冯导发飙:好莱坞大片也有植入广告,为什么媒体不攻击?

《非诚勿扰2》采用了数字技术拍摄,冯小刚表示效果并不好,“我和摄影师吕乐说,春节之后开拍新片,不用数字的了。张会军: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交流和座谈就到这里,再一次感谢新浪,感谢华谊,感谢冯小刚导演,谢谢各位媒体。

《新讲堂》之冯小刚“有一说二”文字实录

冯小刚称与王朔合作相当于二锅头和啤酒的组合

壹 续集难:借壳下蛋也得有好东西

张会军:我先问冯小刚一个问题,刚才下面有很多同学一直在问,说《非诚勿扰I》是根据原来一个电影改编的,它的电影剧作是有一定的基础。这部片子等于是根据第一部片子的故事编辑的。在很多场合人家都说拍续集难,而且很多人会把它与第一部片子进行对应,您在做编剧和拍摄的过程中,觉得有什么样的难度?

冯小刚:快过年了,还有两天,在这儿先祝大家新年好。

这个剧本当时说要做续集,我刚拍完《唐山大地震》,因为这个戏拍得特别辛苦,非常怀念拍《非诚勿扰I》时候,那时在北海道拍那个片子非常愉快。拍《唐山大地震》的时候想一定要再拍一部这样的电影。

刚好这个时候我就到王朔那儿去玩,他看完《非诚勿扰I》,觉得非常有意思,王朔很多年前已经不写带有调侃的现实题材的、离很生活很近的作品,这次又勾起他写的欲望。看《非诚勿扰I》的时候,觉得好些地方可以再深挖一些有意思的东西,就写续集。我们俩人在一块儿聊了几天。

因为《非诚勿扰I》,片子里舒淇和葛优在谈恋爱的时候已经结束了,现在做一个续集,自己也想知道这两个人继续谈恋爱是什么样。如果继续谈恋爱,完全按照《非诚勿扰I》的路子走,不知道观众有没有疲劳感,我自己有疲劳感,这时它应该有一些变化。但是如果结婚,这个事就走到死胡同里。所以,王朔就出了一些主意,我们可以试婚。其实仅仅试婚对我来说、对观众来说也不会有太大吸引力,现在好多都是大家在一起同居,同居和试婚有什么不一样?经常两个人在一起住了4、5年,跟婚姻基本上没什么不同。所以,王朔就说不试甜蜜,不试蜜月,就是试七年之痒,试夫妻在激情过去的时候双方变得麻木,双方都会放大对方的缺点,试这个。这个非常有意思,这是戏剧的一个壳,可以往里装很多有意思的东西。然后把婚后的乏味期压缩在一个月、两个月时间里。我当时以为整个电影靠这个拉下来,但是我希望增加两个人物,王朔让增加的这两个人物出场,就想了一个离婚典礼,这个离婚典礼可以勾起他们的人物关系。其实离婚典礼可以反向,做一个跟结婚典礼一样的,当时我觉得非常好,是别开生面的一个电影。后来我还是删了很多很可笑的地方,得围绕两个人试婚。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分开,再写两个男人之间的关系,最后靠李香山的死重新拉近他们的距离。是这么一个故事。直到最后都要开拍了,王朔有一天跟我说,原来我是打算结尾处是邬桑再重唱一遍老歌《知床旅情》,王朔觉得听实际的钢琴,配合看仓央嘉措的情诗。

文学故事剧本大概就是这样。而且在写的过程中,尤其是男女主人公分开以后,一下我觉得王朔写的东西,原来还是在写剧中的两个人,然后我就发现他回到北京,他说冯小刚你不用陪着我了,我可以自己去弄,我本来希望我每天陪着他聊,然后他开始自己弄,像孙红雷演的那个角色,说到他女儿什么的,其实都是王朔的女儿跟王朔说的话,包括面对生死的态度。

我说这是一个贺岁片,中国电影也很少有这么大篇幅讨论生死的话题,其实这个剧本越到后来越走心了,越看到最后会越往你的心里头去,像喝了酒似的有点上头,就像我形容的,我是一扎啤酒,王朔是一小杯二锅头,倒满了二锅头,二锅头和啤酒产生反应,这就是我们合作的一种效应。

张会军:我们看到《非诚勿扰I》的时候,葛优和舒淇两个扮演的人都是有一搭无一搭,现在《非诚勿扰II》这两个人反了,葛优想奔着这个事去,舒淇也想奔着这个事,但是最后在房间里说这个是要婚姻,这个是要感情,咱们俩走岔了。当时考虑这两个人的反差关系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冯小刚:当时主要是姚晨来了以后,在餐厅一起吃饭,到那儿之后我突然发现他们在那儿呆着没兴趣了,有一个冲突让他们分开。在这个地方我跟王朔也反复讨论,我说要给观众一个非常不明确的原因,王朔坚持认为其实男女之间有时分开不是因为一个什么原因,我们也曾想过葛优在山下酒店里见了他原来的女朋友,被舒淇看到了,但舒淇没吭声,回去问他,你今天见什么人。葛优可能觉得出于一个男人,不愿意解释,越解释越复杂,可能会说跟朋友在一块儿喝咖啡。马上舒淇就说你不忠诚、你撒谎,我明明看到你和一个女的在一块儿,你为什么撒谎?因为你撒谎,这件事对女的来说会把它上升到一个特别大的严重事态。王朔还是觉得就是因为没感觉,以为爱上了,但只是好感,因为好感在一起,舒淇演的笑笑觉得这是不道德的,这样可能离生活贴得更近。

张会军:很多人看了这个片子以后会问冯导演,这个片子有没有可能拍《非诚勿扰III》,有没有这个可能?

冯小刚:其实拍续集或者拍《非诚勿扰III》,主要是借着这个壳下一个蛋,就看你真正有没有一些什么好的东西出来。在我看来,15年以后,倘若我们都还在,我们愿意看到一个70岁的葛优和一个50、60岁的舒淇,这两个人假如后面一段时间没在一块儿,可能突然在某地遇到了,我倒是想拍两个老人时隔这么多年再邂逅有一个什么样的感觉的戏。那个时候我们在剧组拍戏开玩笑的时候就说了,舒淇既然你现在也没有谈恋爱,你也没有结婚,干脆别结婚了,等到你五六十岁的时候再邂逅一个人,这是一个玩笑。

对于冯导来说,现在拍电影就为图个乐呵

贰 接地气:再拍电影会更任性一点

张会军:冯导演在很多场合下你都说拍电影得接地气,就是为老百姓娱乐,或者让老百姓在看电影当中能够享受。你拍《非诚勿扰II》的时候,走心,接地气,想着老百姓,这种创作手法是你一贯的风格吗?你现在怎么想这个事?

冯小刚:我不太愿意胡编、捏造一个事,就像片花里《没完没了》,彪子演的就是纯粹捏造的。有一次跟葛优开玩笑,那时大家老说葛优是格朗台,葛优抠门,如果把葛优绑架了,找他老婆要钱,葛优就得自杀了,“别赎我”。

开玩笑,这是完全捏造的一个东西。后面的片子,《一声叹息》、《手机》包括《非诚勿扰》,都是从生活中来的。我们经常说一句话“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编剧讲的故事也应该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可能让它有点变形,但是根源还是在这儿。只有根源在这儿的时候,导演才能判断这个事成立不成立。生活中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人遇到这样的事的时候反应是什么样,都是可以参考的,不是没有遇到过的,或者完全没有过的事。做电影这个东西,有时可能完全依靠编剧,《集结号》、《唐山大地震》、《夜宴》这三个片子基本上靠编剧。我的生活经验其实不太能够捕捉这些,《唐山大地震》还好一点,《夜宴》就是从书本中来到书本中去,是这样。

其实我现在越来越觉得我年龄也不小了,不像过去刚开始拍,觉得后边还有大把的时间,我现在觉得可能拍不了几部电影,我跟华谊还有5部的合约,我不打算拍到让大家都不愿意看了才不拍摄。我觉得更多的是今后做电影的时候,可能更多是要有自己的生活体会,或者你的电影态度要放到这个电影里来。

我一开始拍电影完全是出于作为一个观众对电影的迷恋、喜欢、神秘,艺谋、凯歌他们那时开始拍电影的时候,《红高粱》、《霸王别姬》、《大红灯笼高高挂》都拍完了,我还没拍过电影,我也没在这个行里。所以,进入这个行业当导演,就是因为喜欢、有兴趣,也能吃苦。但是那个时候的动机是纯粹的,和在座的很多人是一样的。拍贺岁片以后,我开始发现这个事是一个赢房子和赢地的事,能挣钱,能出名,这个阶段我是一边拍电影一边把钱给挣了。现在我觉得我挣的钱肯定这辈子花不完了,我有点回到兴趣上来了,如果再拍个5、6部电影,我会再任性一点。当然我不觉得我和观众之间有多么大的误会和差距,但是我会把更多自己的想法放进去更多一点。因为赢房子、赢地的事已经完成了,现在是图一个乐。也可以不拍,如果现在有一纸命令出来,说冯小刚不允许拍电影也没什么。

张会军:你刚才说你拍电影不迎合观众,也不看谁的脸色,说到编剧我想多问两句,好莱坞电影都是编情节不编细节,你刚才说你的片子情节也不编,细节也不编,这里有很多问题,在剧作的原创作上,还有导演的二度创作上,怎么把握情节的假和细节的假的问题?比如像这部片子里,估计有很多情节也不一定我们谁都经历过,但是现在呈现给观众的伤感、欢笑也有。你怎么看情节的真实跟细节的真实?

冯小刚:情节我觉得是需要智慧,细节是需要你观察的敏锐。这两个我觉得其实都挺重要的,情节需要有想象力。比如说王朔弄离婚典礼,这个事好像生活中没有,但是可能很多人脑子里想过,我不知道你想过没有,我今儿想过快死的时候,不要到完全不能自主的时候把亲属叫来,最好在我尚能保持基本尊严的情况下,还能坐在那儿跟人交谈的时候,可以跟朋友告别,死了大家也不用再来。我不喜欢看着一个人躺在那儿,哪怕是我的朋友躺在那儿,我也不喜欢。

生活中有很多离了婚了的人,确实还是特别好,反向思维、逆向思维的电影是需要想象力的。中国的编剧就是想象力往往不够。细节决定了最终生动不生动,人物是不是有血有肉,这一点我觉得我是有这方面的强项。我其实平常中生活中的人、事,说话的语气、表情,我非常注意。葛优在这一点上也是,你跟葛优是非常好的朋友,你知道葛优,他其实是很写实的一种表演方式,他和所有的喜剧演员都不一样。葛优经常跟我说,喜剧在台词和剧本、情节上,他说他从来都是按照正常的生活逻辑在表演。

《非诚勿扰2》采用了数字技术拍摄,冯小刚表示效果并不好,“我和摄影师吕乐说,春节之后开拍新片,不用数字的了。张会军: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交流和座谈就到这里,再一次感谢新浪,感谢华谊,感谢冯小刚导演,谢谢各位媒体。

叁 谈苍孙:是男人最有质量的阶段

在冯导看来,苍孙们有着年轻人没有的阅历

张会军:冯小刚说剧本创作的反向思维,这对我们是有帮助的,不但情节上有反向思维,细节上也有反向思维。我刚才看这个片子的时候,《非诚勿扰II》提到一句话,“苍孙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你自己怎么理解这个事?怎么想的这个事?

冯小刚:北京话管男的叫“孙”,管女的叫“果”,管帅气的男的叫“尖孙”,“尖果”就是长得特别漂亮的女孩。外国帅哥汤姆-克鲁斯叫“色糖孙”,有颜色的,北京话。管老的叫“苍孙”,老男人。管老的漂亮女人叫“苍果”。因为被称为“果”,就说明这个女的长得还有点姿色,才被称为果。王朔写“苍孙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句话,其实有点苍凉,无可奈何,时光不多了。虽然现在正是处在一个可以游刃有余的阶段,但是已经不年轻了。其实苍孙这个阶段也是作为一个男的最有质量的阶段,有一句话,你年轻有什么了不起的?你不老吗?苍孙这个年龄有很多年轻人没有的资源,有很多年轻人没有的阅历,这一切都可以构成无限好。

张会军:王朔看过《非诚勿扰II》有什么感觉?文字的设计和最后你完成的影像有什么大不同?比如男女主人公上,包括整个情节,他有什么看法?

冯小刚:最后看完反而聊得好。因为拍摄的时候他也在,我每天拍完了剪,他也看,一场一场,包括有时颜色他也说,葛优坐在后边,天边一大块云彩。其实我跟美术在剪的时候,在挑色,想挑得黑白一点。王朔说能不能云彩做得特别深一些,特别蓝。这样一路粗剪过来,王朔在一块儿看,觉得哪儿多,我们就在删。他不是像那种编剧把剧本给你了,最后就等着看电影,没有那么猛的一个感觉。

冯小刚拍电影喜欢用胶片,因为“数字没有安全感”

肆 影像控:胶片比数字更有安全感

张会军:我们知道数字电影的技术越来越发展,这部电影是用数字拍的,能不能说一下数字拍摄载体情况下,对导演、演员、摄影和其它工种来讲,有些什么样的问题?你自己原来拍胶片,现在拍数字,小银幕和大银幕有什么差距?心里的感受和我们想要的效果会不一样吗?你作为导演怎么看这个问题?

冯小刚:数字没有安全感,一开始我被他们晃了一道,他们说数字可以很低的角度,其实完全不是这样。比如举一个例子,胶片拍,如果有一点,聚光的时候压光的话,颗粒是减少的,但是数字如果你照度不够,你希望靠压,正好使颗粒慢慢变大,我们这里也有几个镜头有这个情况,我们的摄影师也是张院长的同学,也是非常有经验的摄影师,这次拍摄也挺难。一开始用的IF35的技术,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开始非常后悔自己用这个,我们一开始拍夜景的时候,用到9000的范围,后来发现最多用到7000。我没有太具体关心这个事情,后来光输出又出现问题,输出的机器跟IF35不匹配,后来变成光整个偏黄很多。还有一个最糟糕的是,亮度全都毛了。因为这个问题我们重新花了70万又换设备,再重新输出,这也是拍摄的一个浪费。

过完春节我可能开拍新的片子,我说不用数字,还是用胶片。当然数字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给演员造成的压力非常小,因为机器一开,你可以随便,想怎么演怎么演,想怎么做怎么做,演员实际上很怕戏出不来,摄影师换片子,还没出来。数字这个没问题,当然有它的优点。但是我现在认为数字还不成熟,还是在尝试当中,还是用胶片。而且我不太喜欢数字一览无余的清晰度,还是喜欢胶片,我说不上来,尤其是大银幕。

张会军:拍摄的过程当中,你看到现场的环境气氛跟你拍完那场戏之后在大银幕上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

冯小刚:数字的监视器看到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这个不是。你在现场看监视器会特别费劲,真是特别透。

张会军:原来我们拍电影看监视器只是影像,现在我们看到监视器特别好,但实际影像远远比看到的要差。

冯小刚:当时拍长城的戏,抓黄昏的密度,得挂一个包,有点像摄像机似的,接的电源,啪,停电了,没要到那点光。说是什么原因,说长城那边配电室跳闸了,但是拍胶片就没这个问题,所以拍电影还是胶片好。

我估计在座的可能到你们毕业或者自己成为摄影师、成为导演的时候,速度太快了,很可能很难拍到胶片,会用数字拍,但是我不喜欢用数字。

张会军:下面还有一个问题,冯导演,我们看了这个片子以后,觉得很多画面的处理和控制非常好。您能不能结合这部影片的创作或者是《非诚勿扰I》的创作,谈谈您与摄影师的合作?你们俩怎么沟通画面的细节、要求,包括对画面的摆放和一些位置、拍摄的方法,是怎么沟通的?

冯小刚:摄影师的工作方法不一样,这次三个摄影,赵非是《非诚勿扰II》的摄影,也是《让子弹飞》、《手机》的摄影,这个摄影师不太愿意说话,也不过多介入创作,他的技术非常好,他对剧本发表一点点意见。另外两位摄影师是属于介入比较深,因为这两个人本身就做导演,和这两个人合作,可能在创作上,对影片的风格都有自己的想法。《非诚勿扰I》的时候李岳说不要升降,不要轨道,要三脚架就行了。这次跟他说能不能像《非诚勿扰I》一样,说希望有一个改变,他并不是拿着摄像机走来走去,是摄像机挂在腰上,两边对切,觉得对话多的影片镜头有一个呼吸感,潜移默化对观众有影响。我还是比较尊重摄影师的建议。他拿一些相应的这一类的电影给我看,跟大家拍作业差不多。

我原来画过画,广角我发现一定要两边直了,近景、中景的时候多大的构图,这是画画的毛病,其实李岳没问题,但是我还是不断的跟他讲,这也是一种工作中创作上的一种过瘾,自己好这个。

张会军:冯导,你以后有没有计划拍一个动画片,加点喜剧,在贺岁档上?

冯小刚:完全陌生,我不知道动画片是怎么拍出来的。虽然我有时也愿意看,但是我真的不懂。你让我来拍一个动画片,肯定不如在座的美术系的他们去拍,因为他们知道怎么弄。

张会军:能不能把《非诚勿扰I》和《非诚勿扰II》拿出来,一起做一个什么样的东西?

冯小刚:我觉得剪出来一定是不好看的,不像《集结号》的时候,因为长度的原因,剪了很多,整个朝鲜战场,还有南下很多几十分钟的镜头。你的建议应该弄一版,把《非诚勿扰I》剪掉一半,把《非诚勿扰II》剪掉一半,弄一个两个小时的电影。

张会军: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交流和座谈就到这里,再一次感谢新浪,感谢华谊,感谢冯小刚导演,谢谢各位媒体。

提及植入广告冯导有话要说

现场媒体互动环节——

冯导发飙:好莱坞大片也有植入广告,为什么媒体不攻击?

媒体:这个影片本身植入广告引起观众反响非常大,我自己看了放映前还有20多分钟的广告,您对广告植入有没有一个底线?

冯小刚:先说这个电影放映前20分钟的广告,大家把这个账算在我们头上是不对的,媒体应该深入采访。华谊公司严格的按照广电总局的规定做的贴片。是因为我的电影比较火,看的人多,所以电影院会自己往上加,越加越多,甚至加到20分钟。加到20分钟的时候不要说观众,我也反感。但是权限在电影院手里,放半个小时我也没办法。

再就是片中植入广告这个事,好莱坞的大片也有植入广告,为什么媒体不攻击好莱坞的电影?这里头有一个心态的问题。现在我的电影,我可以告诉你,全部是剧本写完了,要不要开车,我就是开一个卡车也是东风。所以不能在这里攻击我们,骂我们,我更愿意能够给我一个机会,问问我。汽车得有吧,拍那个就是没有奔驰赞助也得有车,我只要开任何车,媒体就会说有植入广告。但是这个广告我问在座的观众,影响没影响你看这个电影?他没有影响你。另外,舒淇上一集是空中小姐,这一集还是空中小姐,这个飞机如果不是海航或者是国航,或者是国泰,都会说植入广告。所有的电影都有飞机,为什么不说别的电影里的飞机。我们也是在情节之内,我们没有干扰观众看这部电影。是王朔写了一个,夹一个包的是干什么的,说是卖保险的,而且情节完全是因为剧本里写到,说受益人是不是梁笑笑。王朔写这个,他不管广告不广告,他就是这么写的,广告营销说既然这样,肯定是一个保险公司。甚至中国人寿说能不能提到中国人寿这几个字,我都告诉他们不可以,你听到在电影里有一句“中国人寿”的台词吗?只是有一个保险的材料夹子。包括海南岛,你采访他们,问他海南岛给了剧组一分钱了吗?一分钱都没有。但是我喜欢海南岛,我就说在那儿拍,我告诉你,如果是为了钱,有的是省会跟我说你到我这儿拍,我给你钱。比如民生银行,说你用我这个银行卡,我给你500万,我如果靠这个收钱,现在的片子光这个能收一亿多。没有。

你刚才问得特别好,说有没有底线,我觉得我们做的非常有底线。因此,一部分媒体,不是全部的媒体,是别有用心的用这个问题拼命的想来打击,以泄私愤,包括新华社。新华社的记者,我都知道是谁,在《唐山大地震》的时候他就说中国电影跟GDP有关。拍电影是一个产业,不能鼓励明年电影从100亿拉下来。我们的票房超过《阿凡达》,新华社的记者专门到电影局看数字是怎么样,我不明白为什么一腔怒火对中国电影?然后就发表这种文章,还挑拨离间式的,那边赞扬姜文,这边贬我们这个。

你一条条跟我说,我觉得我没有破坏剧情。另外植入广告,如果不伤害情节,不伤害观众的情况下,我认为对中国的电影是有益处的。

媒体:有观众说葛优在《让子弹飞》里的表演比《非诚勿扰II》更精彩,您怎么看观众的这个看法?

冯小刚:媒体如果想给你定一个性,是不好的,他就采访说《非诚勿扰II》不好的观众,也有采访的观众说《非诚勿扰II》中葛优演的比《让子弹飞》好的。

另外,应该有一个规定前面的贴片广告不能超过多少,如果超过多少观众可以退票。

为了做出好的音效,冯小刚会跟录音师吵架

媒体:您作为导演,声音的处理多元化,有非常好的声音设备,您每次拍电影,对影片的声音有些什么样的要求?包括音响、音乐、对白?这种处理的方式是不是要具体跟录音师进行沟通,是要作曲或者怎么样?

冯小刚:其实这个一直在犹豫当中。因为我的所谓的商业电影一直以来我并没有按照好莱坞商业片的元素去配这个方子来拍一个电影。我的商业电影没奔着商业去,但是它确实是那一年度的票房冠军。包括《手机》,我是按照我自己的一套思路在拍。这里头都有一些我的生活写照、生活的影子在里头。所以,在做录音声音的时候,录音师也说,比如关上门,商业片是“哐!”,但是如果是文艺片,关这个门是特别自然的。比如我们在说话,站起来的时候,有一点点椅子的声音,但是观众并没有被这个声音给注意到。但是一到商业片录音的时候,你一起来,这个枪拿起来可能没什么声音,但是商业片一定得“啪!”对我的电影来说不需要这样,我还是希望比较自然的声音。但是人家玩录音,跟我合作的录音师也都是电影学院毕业的,他们很愿意在电影里,在机器上做那些声音,每次配音的时候,我都是万不得已才去配对白,只要同期收的都用。但是你跟所有的录音师说,不要配音,要同期,到棚里,你说换了,我不要。你一走,他又给换回来了。音质、空间的感觉各方面都要好,比如背景有一些声音干了,或者有切的痕迹,他觉得他做得很牛,可是我们导演觉得真切、生动是第一位的,跟录音师经常不断的去打架,说这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