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美容 美体 服饰 情感 娱乐 生活
当前位置:秀秀馆 > 电影 > 华语片场

《萧红》引争议 学者称电影萧红不真实

栏目: 华语片场 / 发布于: / 人气:1.71W

近日,由霍建起导演、宋佳主演的电影《萧红》上映,同时许鞍华讲述萧红人生的电影《黄金年代》也在筹拍,主角则是汤唯。”  萧红一生只活了31岁,经历过四个男人:未婚夫汪恩甲、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其中两次恋爱时都怀着别人的孩子。

《萧红》引争议 学者称电影萧红不真实

宋佳主演的《萧红》海报

近日,由霍建起导演、宋佳主演的电影《萧红》上映,同时许鞍华讲述萧红人生的电影《黄金年代》也在筹拍,主角则是汤唯。因为两条消息,对萧红好奇的人多了起来。在多年之后,萧红留给人们更多的是她的情感传奇,霍建起的故事也更多围绕着萧红的感情展开,但这同样也引起了“只见八卦,不见萧红”的争议。有“文学洛神”之称的她被低估了很多年,再次走红,却是因为非文学的话题。这也引起了许多研究萧红多年的专业人士的不满,在他们看来,电影中所表现的萧红并非那个作家萧红。

学者章海宁:这个“萧红”不是真实生活中的她

对于霍建起所拍的萧红,网上评价并不很正面。“霍建起所了解的萧红的故事,就是‘革命时代的情欲’或者‘被男人遗弃的才女的一生’。”这是来自影评人“灰狼”的评价。而记者采访了萧红研究会副会长、黑龙江大学萧红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曾主编《萧红全集》、也是《萧红画传》的作者章海宁,这位研究萧红十多年的学者提出了自己对电影《萧红》的意见。

观点:“人物传记片在传主的重要事件上是不能虚构的”

媒体:我看到您的微博上对电影《萧红》的评价不高。

章海宁:这部电影的问题在于不是很客观地呈现萧红,立意有问题。作家的传记首先要强调她的职业身份,不是戏说情感经历。导演说通过讲萧红的情感故事,来关注这个作家,但我认为这样会毁掉了萧红。这部影片编造了很多的细节。人物传记片,有些东西可以突破和虚构,但在传主的重要事件上是不能虚构的。

比如萧红从日本回来。她的弟弟和丈夫萧军去码头接她,电影中端木蕻良也去码头接她。如果一般的历史,虚构细节也可以。要知道萧红是在上海沦陷后,胡风发起新的刊物时才认识端木。萧红1937年1月回来,认识端木应该是在5个月之后的事情。影片还虚构端木喂萧红吃东西,这些细节都是将端木刻画成一个第三者,这种观点基本停留在三十年前的萧红研究水平上,人物脸谱化、扁平化,观众看到的端木是猥琐的,这样塑造端木,无助于塑造一个真实的萧红。一部影片,特别是人物传记的影片要立得住,靠的是人性的深度。萧红追求的爱,不仅仅是个人的情爱,还有人间的大爱。

人物:“普通观众看后,觉得这个‘萧红’很有‘魅力’,但生活中的萧红完全不是这样”

媒体:您感觉电影中人物的塑造不成功吗?

章海宁:电影将萧红情感放大了,一个人身上有很多的侧面,家庭的、情感的、事业的,影片虽然不能展示传主的方方面面,但她是一位作家,影片不应回避她的作家身份,专注于她的情感生活。我觉得影片不能为了商业利益,而刻意引导观众关注作家的情感,而这种情感还有很多编造的细节。如果想拍萧红的情感戏,那就不能叫萧红的传记片。现在,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完整的萧红,这个萧红也不是真实生活中的萧红。普通观众看后,觉得这个萧红情感太“丰富”,很有“魅力”,但生活中的萧红完全不是这样。

萧红的未婚夫叫汪恩甲,汪恩甲虽然确实有自身的缺点,但到现在为止,研究界也没有发现萧红对汪恩甲有负面评价,她的作品一直回避她的未婚夫。萧红是一位情感外露的作家,如果汪恩甲恰如电影中表现的那套“流氓”嘴脸,萧红为何不说。

电影中,我们也看不到作家的萧军,我们能看到的,是一个靠下半身叙事的萧军,他始终在寻找女人,萧军身上是有缺点,但他也是一个著名的作家,他也有自己很宽广的情怀,有思想、有承担的男子,但我们看到的依然是一个扁平的萧军。

端木蕻良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小说家,影片将端木蕻良漫画化,对端木的过度贬低,无助于塑造萧红这个人物。萧红也不可能爱上一个如电影中的那个猥琐的端木。国内有很多读者不喜欢端木,但作为一个研究者应冷静地面对历史人物,而不是靠传说去任意贬低一位作家。

影片中将骆宾基与萧红的恋情描写得很“细腻”,虽然外界多有传说,但骆宾基本人,端木蕻良都是否认的。影片靠一个没有证实的传说在电影中演绎,以此证实一生都在“逐爱”,这种“良苦用心”是多么荒唐。

恋情:“萧红每一次恋爱都不是主动的,都是***无奈的”

媒体:您对影片中萧红的恋情怎么看呢?

章海宁:影片展示萧军和萧红在火车站分手,情节催人泪下,但完全不符合事实。当年,萧红希望萧军与她一起随丁玲的西北战地服务团撤退。但萧军坚持留下来打游击(不是去延安),是萧军拒绝与萧红在一起。而影片却颠倒事实,说萧红已有所爱。萧红每一次恋爱都不是主动的,而是***无奈的,影片的虚构完全曲解了萧红,给大家一个极不真实的萧红。让读者感觉到的是一个追求身体快乐的萧红。这不是歌颂萧红追求“爱与自由”,而是曲解萧红。

电影里端木蕻良抛弃萧红的情节,同样在萧红研究中有很大争议。端木从武汉向重庆撤退时,只买了一张票。两人起了争执,当时萧红怀孕五个多月,按道理应该萧红先走,但端木是一个很内向的人,在人际交往上不太擅长。萧红坚持让他先走,端木没能坚持。我们今天不能将此理解为端木抛弃萧红。人性是很复杂的。萧红与端木的交往中是很强势的。不是端木把她抛弃。她觉得如果把端木留在武汉,他可能就去不了重庆了,而她是女性,会有朋友帮忙。是出于对丈夫的热爱,而不是端木主动要先走。当然,端木确实有软弱的一面,但后人也不能因此随意污名一位作家。

1941年底在香港,端木与萧红发生了一些误会,按照我们现在的研究看,应该是端木对萧红产生了误解,他看到了骆宾基和萧红一些亲密举动,引起了端木的误解,端木的出走又引起了萧红的误解。那时萧红已经病得很重了,躺在床上不能行动,生活也不能自理,而不是像电影中表现的那样,骆宾基去帮助她。即使两人后来真有恋情,也应该是端木出走之后的事,因为那时他们两人刚刚认识一周。

三人同床戏虽然噱头最大,也有这个事实,不过三人的表情和对话,都是值得商榷的。比如端木故意隔着萧军和萧红说话,这个不符合事实,他们关于文学的讨论也不在床上。我觉得把这样一个细节放在电影海报中是极不合适的,当时三人在战争年代房子都租不到,难道还要把端木赶到外面大街上才好吗?我认为不能用今天安逸的生活解读当年战争的年代。

本报记者谢勇强

“文学洛神”的爱情

萧红被称为“文学洛神”,但是关于她的事情,不可考的却太多了。编剧史航搜集了关于萧红的各类回忆录,当事人说的都不尽相同:“萧军的《萧红书简辑存注释录》、骆宾基《萧红小传》和端木蕻良的夫人执笔的《端木与萧红》,发现各自都记录了一个关于萧红的回忆,心态立场各异,那几本书摆在书架上,似乎都要打起来。”

萧红一生只活了31岁,经历过四个男人:未婚夫汪恩甲、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其中两次恋爱时都怀着别人的孩子。萧红19岁时因为不满意家里的包办婚姻而逃婚出走,走投无路之际原来的未婚夫汪恩甲来找她,两人同居,萧红怀孕,后被遗弃(葛浩文《萧红评传》的说法是与萧红同居的是一位李姓青年)。萧红危难时结识萧军,将第一个孩子送走,爱得激烈,但萧军大男子主义严重,两人感情始终有问题。萧红怀了萧军的孩子,端木蕻良此时爱上萧红,萧红选择跟他结婚。婚后孩子夭折,端木几次弃***弱的萧红独自逃跑。年轻作家骆宾基后来爱上萧红,而萧红的生命却很快走到尽头。 《时代周报》

霍建起:希望拍出萧红爱得生猛的一面

“看着都像写小说似的,可是全都真的发生过。”电影《萧红》的导演霍建起说。他拍《萧红》,一开始就明确了自己要拍一个萧红的人生故事,而感情则是主线。他希望拍出萧红爱得生猛的一面:“萧红是因爱而死的。别的事情也许有救,感情这事儿救不了。这是她比较致命的问题,伤得比较重。她对萧军很依赖,离不开,这就是爱情啊。”霍建起感叹。

霍建起的构想是按顺序完整地展现萧红的四段感情,这四段讲完了,萧红31岁的生命也就结束了。这四段感情,每段都有足够争议,情节惊人,而内幕至今还众说纷纭,两段“孕妇恋情”尤为引人争议。

霍建起说:“你说‘我不谈这个,这个太八卦了’,但是说萧红的人生离得开这个吗?比如萧红的第一段感情,她就是因为这件事出走的,有了怀孕、被遗弃,才有了后来的萧红。你就得谈这个,作家的创作跟她的生活是糅在一块儿的。” 《时代周报》